信息管理教研室编
2011年8月20日
适用专业 |
层次 |
理论课
学时 |
实践课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
课 程 性 质 |
信息管理专业 |
本科 |
32 |
16 |
48 |
3.5 |
专业选修课 |
先修课程 |
管理经济学 |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系信息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和主要方法,了解最新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方法及运用情况、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应用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和主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参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总体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分别见下表:
序号 |
内 容 |
理论教学学时(32) |
上机实习学时(16) |
1 |
一、 概论 第2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步骤 |
2 |
0 |
2 |
第3章 常用逻辑方法 |
2 |
0 |
3 |
第4章 专家调查法 |
2 |
0 |
4 |
第5章 时间序列分析法 |
4 |
4 |
5 |
第6章 回归分析预测法 |
6 |
4 |
6 |
第7章 平衡结构分析法 |
2 |
0 |
7 |
第8章 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 |
2 |
2 |
8 |
第10章 常用经济信息分析 |
6 |
4 |
9 |
第11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 |
2 |
2 |
10 |
第12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专题研究 |
2 |
0 |
11 |
复习 |
2 |
0 |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论
本章理论教学1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1学时。
重点和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理论基础、方法类型、特点与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理论基础、方法类型、必要性;
2、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本章讲述时应注意引发学生学习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兴趣。
第二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步骤
本章理论教学1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1学时。
重点和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选定、信息收集与整理、人员组织、基本步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初步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选定、信息收集与整理、人员组织;
2、初步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步骤;
本章讲述时应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进行对比说明。
第三章 常用逻辑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2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2学时。
重点和难点:常用逻辑方法中的对比法、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初步掌握对比法;
2、初步掌握类比法;
3、初步掌握分析法;
4、初步掌握综合法;
5、初步掌握推理法;
本章讲述时应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进行对比说明。
第四章 专家调查法
本章理论教学2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2学时。
重点和难点: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初步掌握头脑风暴法;
2、初步掌握德尔菲法;
3、初步掌握交叉影响分析法;
本章讲述时应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进行对比说明。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法
本章理论教学4学时,实习教学6学时,共10学时。
重点和难点: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分解法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初步掌握时间序列分析法的类别与特性;
2、初步掌握移动平均法,包括一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法;
3、初步掌握指数平滑法,包括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法;
4、初步掌握趋势外推法,包括线性趋势外推法、二次曲线法、指数曲线法、生长曲线法;
5、初步掌握时间序列分解法,包括时间序列分解法模型法,以及常用时间序列分解法;
本章讲述时应注意结合实例来介绍异常处理代码块try catch等。
第六章 回归分析预测法
本章理论教学6学时,实习教学6学时,共12学时。
重点和难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回归分析的类型,回归模型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与检验、回归分析法预测及置信区间。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2、初步了解回归分析的类型,以及一般回归模型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3、初步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与检验、回归分析法预测及置信区间;
4、初步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假设及检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5、初步了解非线性回归分析与预测
本章实习教学2学时,内容包括类的定义(成员字段、方法、构造函数)、静态与非静态成员、const与readonly成员、静态类、分布类。
第七章 平衡结构分析法
本章理论教学2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2学时。
重点和难点:平衡与平衡结构分析,平衡与预测、决策树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结构、单级决策、多级决策、平衡表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平衡表、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模型与基本系数、及预测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了解平衡与平衡结构分析,以及平衡与预测;
2、初步掌握决策树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结构、单级决策、多级决策;
3、初步掌握平衡表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平衡表;
4、初步掌握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模型与基本系数、及预测方法;
本章实习教学2学时,内容包括派生类的定义、派生类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派生类用override重写基类virtual成员、用protected声明被派生类继承的受保护成员。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2时,实习教学2学时,共4时。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进程、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工作框架及主要技术、SPSS软件、SAS软件。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进程;
2、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工作框架及主要技术;
3、初步掌握SPSS软件、SAS软件;
第九章 常用经济信息分析
本章理论教学6学时,实习教学2学时,共8学时。
重点和难点:市场预测的概念与类别、方法、内容与步骤、证券与证券市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分析——比率分析法、财务信息分析的注意事项。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市场预测的概念与类别、方法、内容与步骤;
2、初步掌握证券与证券市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
3、初步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分析——比率分析法、财务信息分析的注意事项;
第十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
本章理论教学2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2学时。
重点和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果的一般形式、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果的整理过程,包括:信息报道类成果的编写及研究报告的编写、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的传递与使用、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的价值表现形式、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传递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果的一般形式;
2、初步掌握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果的整理过程,包括:信息报道类成果的编写及研究报告的编写;
3、初步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的传递与使用、信息分析与预测报告的价值表现形式、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传递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第十二章 信息分析与预测专题研究
本章理论教学1学时,实习教学0学时,共1学时。
重点和难点:竞争情报信息分析与预测,及案例分析;技术信息与技术经济信息、非文献信息分析与预测。
本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竞争情报信息分析与预测,及案例分析;
2、初步掌握技术信息与技术经济信息、非文献信息分析与预测;
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
理论章节 |
主要实验内容 |
学时 |
实验1 |
|
用 Excel 搜集与整理数据 |
2 |
实验2 |
|
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
2 |
实验3 |
|
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
2 |
实验4 |
|
用EXCEL进行指数分析 |
2 |
实验5 |
|
用EXCEL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
4 |
实验6 |
|
用统计软件进行预测 |
2 |
实验7 |
|
用EXCEL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2 |
四、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总成绩由期末综合报告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实习成绩。
期末综合报告成绩占: 60% 平时成绩占: 4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江三宝、毛振鹏,《信息分析与预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
主要参考书:
陈菊春,《信息分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