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系审计教研室编
适用专业 |
层次 |
总周数 |
学
分 |
课 程 性 质 |
实验类型 |
审计学 |
本科 |
6周 |
3 |
实践课程 |
综合技能 |
会计与审计 |
专科 |
6周 |
3 |
实践课程 |
综合技能 |
先修课程 |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学》、《企业财务审计》等 |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和作用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能够完成审计学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方案中“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具有公民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1)熟练掌握经济、管理、会计、审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熟悉相关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独立地完成会计、审计工作;”的业务培养要求。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会计核算、审计实务的基本业务流程,从而加深对会计、审计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实习项目名称:审计调查与实践
(二)实习方式:
社会实践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学科重点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推荐以下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可任选其一:
1.社会调查: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经济系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2模拟实验。学院提供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
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以2--3人为宜。
(三)内容
1、事务所、企业或政府审计机构简介
2、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或政府审计的组织机构设置
3、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或政府审计的主要业务内容
4、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或政府审计的基本业务流程
5、本人调查后的体会、感想和收获
(四)要求
1.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社会实践具体时间安排按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定执行。时间不少于六周。
3.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要根据选题列出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4.采用模拟实验软件的学生,须进行选题,作好实验记录。
5.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原则上每人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如小组合写,需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且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7.提交调查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社会调查,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没有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够对调查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调查过程记录不完整,调查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签署意见。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调查单位有关负责人。系负责审核。
(3)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模拟实验由软件自动生成成绩。
4.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模拟实验等)经审核合格后给予1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者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