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研室编
适用专业 |
层次 |
总周数 |
学
分 |
课 程 性 质 |
实验类型 |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3周 |
1.5 |
实践必修 |
综合技能 |
先修课程 |
|
|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和作用
公益劳动是高校为大学生参加劳动而提供的一个体验人生、增长实践才干的切实有效的平台。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有益补充。是磨练大学生意志和性格,使之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提高其应对社会现状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我力量,正确评价和分析自我的有效途径。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得到有效锻炼。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学生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树立劳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劳动纪律、劳动技能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掌握园林绿化养护、楼宇清洁管理、花卉日常养护及欢迎牌的制作、摆放、排版、广告设计等知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公益劳动受到锻炼并表现良好。
第一部分:开课教育
(一)教学内容
1、公益劳动的课程安排、教学目的和意义
2、公益劳动的教学要求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公益劳动的课程安排、目的、意义和基本教学方法。
2、理解公益劳动的考勤、考核、安全等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劳动实践
(一)教学内容
1、楼宇管理服务
2、绿化及花卉养护
3、文化服务工作
(二)基本要求
1、协助管理、服务人员对楼宇的教室、公共部位进行清洁,掌握卫生保洁工具的简单使用操作方法;理解校园环境要靠大家维护,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2、协助绿化养护人员对校园绿化带内的杂草进行清理、绿化带的日常养护及花卉养护。了解一般绿化和花卉的养护知识,掌握简单的花卉养护、浇水、施肥、修剪、运输等技能,体验“绿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绿、惜绿的情怀。
3、主要协助会务人员做好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建设和布置,以及校区内各类会议、会场的相关布置等活动。学习宣传栏、欢迎牌的制作、设计、排版、摆放等知识。了解专业化知识的重要性和行业特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四、阶段划分及组织管理
1、主要阶段及其划分:本实习课程累计用时三周。大学第一、二、三学期各一周。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老师主要讲解公益劳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老师主要负责整个实践环节的筹划与顺利运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劳动内容并适时总结。
2、有关各阶段的组织管理和要求等事项。
两个阶段中,以学生操作为主,老师负责指引。
五、实验所需条件
六、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内容或成绩构成:
成绩由劳动出勤表、考查成绩、劳动报告三部分构成。
3、评分原则和依据:
(1)分数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优秀(100-90分)、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学生按照《实习教学计划》完成各类实习教学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2)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原则上应呈正态分布,严格控制优秀成绩的比例。
4、成绩记载方式:成绩按五级分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七、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公益劳动》实践教学课程材料(自编)
八、其他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时 |
实践内容及要求 |
1 |
开课教育 |
2 |
掌握公益劳动的基本理论 |
2 |
楼宇管理服务 |
8 |
清洁楼宇,掌握清洁工具的使用方 法与保养技巧 |
3 |
绿化及花卉养护 |
5 |
了解一般绿化和花卉的养护知 识,掌握简单的花卉养护、浇水、施肥、修剪、运输等技能, |
4 |
文化服务工作 |
5 |
学习学校会议、会场的布置及宣传栏、宣传牌的设计、排版、摆放 |
总 计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