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教研室编
2011年8月
适用专业 |
层次 |
理论课
学时 |
实践课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
课 程 性 质 |
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 |
本科 |
32 |
8 |
40 |
2.5 |
专业基础课 |
先修课程 |
管理学、运营管理、生产管理、计算机基础 |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 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熟悉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了解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过程,把握其阶段性的特点,掌握企业资源计划中有关基础数据、物料管理、需求管理、计划管理、生产和采购管理、财务和成本管理等主要模块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理解客户服务、库存周转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达到协调的管理策略,熟悉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掌握ERP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质量、成本、进度控制,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变革等相关内容。并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应用软件体系。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并深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并通过实验的指导,树立企业实施ERP的市场导向,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总体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分别见下表:
序号 |
内 容 |
理论教学学时(32) |
上机实习学时(8) |
1 |
ERP背景及应用介绍 |
4 |
0 |
2 |
MRPII/ERP原理 |
18 |
8 |
3 |
ERP的实施 |
8 |
0 |
4 |
ERP相关论题 |
2 |
0 |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ERP背景及应用介绍
本章理论教学4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共4学时。
重点和难点:掌握ERP的内涵与ERP的管理思想。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内容。
2、ERP的形成发展过程、管理思想。
3、ERP为企业带来的定量和定性的效益分析。
第二部分 MRPII/ERP的原理
本章理论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共26学时。
重点和难点:ERP的计划层次结构、MPS的编制、MRP的编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ERP的计划层次结构。
2、ERP相关概念阐述,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提前期与计划展望期、独立需求。
3、MPS、MRP、CRP的编制。
第三部分 ERP的实施
本章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共8学时。
重点和难点:ERP的实施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及选取ERP的原则。
2、了解实施ERP时的路线及其困难,主要分析当前社会企业实施ERP的现状,失败原因等,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ERP实施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ERP相关论题
本章理论教学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共2学时。
重点和难点:了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深入了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掌握及时生产的内涵。
3、掌握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和具体方法,了解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实验教学安排
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
理论章节 |
主要实验内容 |
学时 |
实验1 |
ERP原理 |
熟悉用友U8软件 |
2 |
实验2 |
ERP原理 |
建立帐套,建立用户,引入、导出帐套 |
2 |
实验3 |
ERP原理 |
参数设置、功能模块启用 |
2 |
实验4 |
ERP原理 |
基础档案的设置 |
2 |
四、课程考核办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理论教材:《ERP原理与应用教程》,周玉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主要参考书:
《ERP原理设计实施》,罗鸿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8)。
《制造资源计划》,陈启申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