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教研室编
2010年11月26日
适用专业 |
层次 |
理论课
学时 |
实践课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
课 程 性 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 |
本、专科 |
40 |
16 |
56 |
3.5 |
专业核心课 |
先修课程 |
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信息管理学、信息数据应用等 |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 目的和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相关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的能力;具有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学时分配表
总体安排: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分别见下表:
序 号 |
内 容 |
理论教学学时(40) |
上机实习学时(16) |
1 |
信息系统和管理 |
4 |
0 |
2 |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
6 |
0 |
3 |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
4 |
0 |
4 |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
8 |
0 |
5 |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
8 |
0 |
6 |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8 |
0 |
7 |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
2 |
0 |
8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 |
|
16 |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本章理论教学4时,实习教学0时,共4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信息及其度量;信息系统功能与发展,信息系统与管理;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数据、信息及其度量;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信息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信息系统与管理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管理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更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打好基础。学习时要注意管理信息系统跨学科的特点,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综合性特点。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本章理论教学6,实习教学0时,共6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理解并掌握MRPII与ERP的原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硬件结构;MRPII与ERP的原理。
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时代与现代化管理的特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点;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本章理论教学4时,实习教学0时,共4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通信与网络;掌握数据库技术;熟练掌握E-R 图的绘制、转换;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理论。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通信与网络;数据库技术;E-R 图的绘制、转换;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今后在系统设计中,了解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技术的概念打好基础。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8,实习教学0时,共8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与内容;理解业务流程重组;结构化的开发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制定管理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流程重组;结构化开发模型;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CSF )、企业系统计划 (BSP) 。本章是系统分析的前行课,要与系统分析的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工作相联系等。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本章理论教学8,实习教学0时,共8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详细调查及可行性分析概述;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将现实的业务需求汇总、整理并分析出来,能够利用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数据字典等工具,表达现实业务的逻辑关系,并能够编写相关的需求分析表格、需求说明书。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编写初步的系统分析报告。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本章理论教学8,实习教学0时,共8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功能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设计报告。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理解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理解从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到系统设计的物理模型的设计的特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框架;理解如何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理解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掌握模块(子系统)划分的原则;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设计的依据、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系统软硬件的配置的相关问题;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的相关问题;理解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的主要原则;掌握系统环境的配置报告的主要内容的编写方法;理解计算机处理流程设计的相关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进一步地将系统分析的结果转换到系统设计,能够熟悉每种系统设计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从系统整体上实现系统分析所期望的设计目标。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本章理论教学2,实习教学0时,共2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系统实施框架、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理解试运行和系统切换的相关问题; 难点是试运行和系统切换的相关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理解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系统实施框架、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了解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方法和原则;理解信息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理解试运行和系统切换的相关问题;理解信息系统质量的特征和指标;理解软件维护的相关问题;理解系统运行评价指标及其相关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的测试方法;理解系统的评价指标,并能运用指标对信息系统的性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能够运用网络计划法编制项目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控制;理解项目的质量控制指标,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
名称 |
主要实验内容 |
学时 |
实验1 |
课程视频学习、专家视频学习 |
哈工大李一军教授讲座、微软专家视频讲座、
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视频教学 |
4 |
实验2 |
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实验(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构建) |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系统实施过程中体现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系统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构造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
6 |
实验3 |
认知实验1 |
介绍1款ERP、1款CRM软件 |
2 |
实验4 |
认知实验2 |
收集资料、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
2 |
实验5 |
商业策划报告 |
如何建立网上商店,开发哪些网络功能?怎样去经营?写一个大致的商业策划报告。 |
2 |
四、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总成绩由理论考试(闭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三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占: 50%,平时作业成绩占:30%(按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出勤、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20%。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著,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薛成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