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30 点击量:993

信息管理研室编

2011820

 

适用专业

层次

总周数

课 程 性 质

实验类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科

2

2

实践课

综合技能实验

先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继《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后的高层次的必修专业实验课程,它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课程设计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系统地回顾、整理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会如何并将MIS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方法和工具融会贯通地进行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案,分析设计方案的不足及改进方向,为撰写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回顾、整理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将MIS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方法和工具融会贯通地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际问题的工作环境和各种困难,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设计项目内容要求

以下是本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内容,按系统开发步骤顺序排列。根据所选题目和其它实际情况的特殊要求,指导教师可以对某些内容作适当增补和删除。

1)系统的初步调查:组织机构的调查、系统目标的确立、管理功能的识别等。包括作组织机构图、功能流程图、各项功能的描述、简明功能与组织的关系等。

2)初步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确定初步方案,并写出可行性报告。

3)系统详细调查: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决策方式、报表形式、统计数字等

4)系统分析:确定系统的详细目标、环境分析、现行系统问题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特征分析、数据流程分析、选择控制和决策模型等。包括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

5)逻辑设计:分析数据关系、分析数据处理内容等。包括建立数据字典、处理逻辑的说明等。

6)物理设计:模块结构图的设计、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设计、程序流程的设计、计算机配置方案的设计等等。画出各相应的设计图。

7)编写《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根据以上系统开发的内容,将系统调查、分析与设计等各步结果按以上顺序整理成完整的书面报告,并附上各种图表和程序清单,以及资料来源。

8)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的模板采用“管理系2010届毕业论文模板(new)”。

2、设计项目选择说明

下列每个题目由一组同学完成,每个同学选择下列一个题目(选择同一个题目的人数不能超过题目后的注明人数)后,将题目上报给指导老师,由老师分组。

1)、 宾馆管理系统(3人)

2)、 仓库管理系统(3人)

3)、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3人)

4)、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3人)

5)、 物业管理系统(4人)

6)、 房地产销售管理系统(4人)

7)、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4人)

8)、 教师档案及教务管理系统(3人)

9)、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2人)

10)、 自拟题目需经指导老师同意

四、阶段划分及组织管理

1、主要阶段及其划分:

本实习课程用时两周。主要分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程介绍与选题指导(4学时)

老师讲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考核方式、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文档的内容与文档撰写的格式要求。(2学时)

老师发布项目指南,学生自愿分组,收集资料,确认选题。(2学时)

第二阶段:项目调研与可行性分析。(6学时)

项目调研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系统的初步调查:组织机构的调查、系统目标的确立、管理功能的识别等。包括作组织机构图、功能流程图、各项功能的描述、简明功能与组织的关系等。

2)初步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确定初步方案,并写出可行性报告。

3)系统详细调查: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决策方式、报表形式、统计数字等

第三阶段:系统分析。(6学时)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确定系统的详细目标、环境分析、现行系统问题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特征分析、数据流程分析、选择控制和决策模型等。包括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

第四阶段:系统设计。(14学时)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图、功能模块说明)、系统配置方案选择与设计(系统开发环境、软件配置、硬件配置)、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报表设计等;。

第五阶段:撰写文档。(6学时)

撰写文档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在项目调研与可行性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以及系统设计阶段的相关文档,撰写系统实施(实施前工作准备、人员与组织管理、资金与进度管理等、新旧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维护等)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并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第六阶段:答辩。(4学时)

2、人员组织与项目确认。

学生个人或小组选题确认以后开始做题。

五、实验所需条件

1、互联网

2Office 2003

3SQL Server数据库

六、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内容或成绩构成:考核成绩由考勤、考查成绩、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

3、评分原则和依据:

平时考勤占30分: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3分。

设计报告50分:根据报告的内容、质量、工作量、是否存在抄袭、是否有创新等综合评估;

结题答辩20分:根据学生答辩情况评定。

根据每组学生开发的MIS的工作量大小、完整性、完成质量、合理性诸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并注意结合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来给每位学生打分

七、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课程设计中涉及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中的诸多理论与技术。重点是系统分析方法、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技术、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设计方法等。

参考书:

1)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基温.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三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黄梯云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八、其它

允许适当借鉴一些开发得较好的实例,但必须绝大部分为自主开发。教师注意加强实验中间环节的管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开发。

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建议总学时

第一阶段:课程介绍与选题指导

2

2

4

第二阶段:项目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2

4

6

第三阶段:系统分析

2

4

6

第四阶段:系统设计

2

12

14

第五阶段:撰写文档

2

4

6

第六阶段:答辩

0

4

4

合计

 

 

40

 

学院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肖坝路222号   
版权所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蜀ICP备05005318号    川公网安备51110202000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