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教研室主编
2011年9月10日
适用专业 |
层次 |
总周数 |
学分 |
课 程 性 质 |
实验项目
类型 |
物流管理 |
本科 |
2周 |
2 |
实践必修 |
认知与验证实验 |
先修课程 |
运输管理学 |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和作用
运输企业实习是运输管理学课之后的实习,通过本实习,使学生熟悉某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及单证流转,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运输企业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与措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运输企业管理打下基础。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现场操作动手能力,探索和分析解决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执行、分析和总结能力;具备一定物流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是增强对运输实际运作与管理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主要岗位进行跟班实习,如运输企业就业岗位中的客户服务人员、物流操作员、调度员、配载员等。掌握各岗位的工作要领,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以后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内容:
(1)运输企业的概况
熟悉该运输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资产设备规模、主营业务等。
(2)业务受理
熟悉岗位职责;接听客户来电,受理各种咨询,接受货主询价;联系客户,识别潜在客户,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签订运输合同等。如果是海运,需掌握发货港至各大洲,各大航线常用的,及货主常需服务的港口,价格;主要船公司船期信息;需要时应向询价货主问明一些类别信息,如货名,危险级别等。
(3)调度
熟悉岗位职责;熟悉相关道路(航线)以及各关场的情况,熟悉所属车辆(船舶);熟悉驾驶员(船员)信息;熟悉服务区域运输线路,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出最优化的线路方案;对公司车辆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编制车辆(船舶)运行计划跟进装货进度,完成日常生产任务,处理异常事项;制作运输日常报表及账单,管理运输单证;车辆(船舶)动态跟踪管理,对司机出车里程、次数等进行记录,完成司机的日常管理及考核等工作;与供应商的运费结算等。
(4)计划配载
熟悉岗位职责;熟悉服务区域内的站点(港口);查对货物信息;线路货物结构分析与统筹配载;制定货物配载计划;进行货物跟踪管理。
2、任务:
自主实习和学院组织实习相结合,以自主实习为主。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继续实习。
(1)实习前制定出个人的实习计划;
(2)了解实习企业经营概况,熟悉实习企业岗位及其职责分工;
(3)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具体业务操作,完成实习岗位部分工作任务。
(4)撰写实习报告。
3、要求:
(1)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及具体的实习地点,在实习前编写实习计划。
(2)在实习前,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培训、实习计划进行检查、实习过程进行抽查,检查和抽查结果作为考核的内容;
(3)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实习岗位部分工作任务;
(4)在实习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并据此书写实习报告;
(5)遵守现场规章制度,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注意实习过程中的安全。
(6)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工作状况,积极提出经营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四、阶段划分及组织管理
1、主要阶段及其划分:本实习课程用时二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介绍、拟定实习计划及讲解安全注意事项1天;
第二阶段:现场实习8天,根据实习计划内容及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在企业实习;
第三阶段:实习报告的整理、撰写1天。
2、有关各阶段的组织管理和要求等事项。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完成。第二阶段当中在运输企业实习,必须按照运输企业的要求,通过安全考核,并注意实习过程中的生活安全和工作安全。
五、所需实验条件
六、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内容或成绩构成:考核成绩由实习计划、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总计100分。其中:
实习计划:10%
实习表现(实习单位打分):30%(老师可以依据抽查情况酌情对分数进行修正)
实习报告:60%
3、评分原则依据:实习计划应重点包括实习过程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整理方式与方法设计。实习报告必须书写工整、清楚,包含有明确的实习目的、公司概况、实习过程及内容、实习心得体会等,最好能针对公司现状总结管理经验,根据实际工作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发现抄袭报视为零分处理。
七、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运输管理学, 林慧丹,杨涛 主编2010年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运输管理实战手册 邓汝春 2007年版 广东经济出版社
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陈心德 姚红光 李程 2008年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其他